本报全媒体记者 齐美煜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说这话的是江西理工大学永磁磁浮技术与轨道交通研究院院长杨杰。即使是春节假期,团队骨干成员也没有放慢科研工作的节奏,争分夺秒,为“红轨”早日实现产业化做好充足准备。
去年8月9日,由江西理工大学牵头研制的国内首条稀土永磁磁浮轨道交通工程试验线——“红轨”在兴国县顺利竣工。“红轨”是继电磁悬浮、超导磁浮之后开辟的一种新的磁悬浮技术路线,同时将有效拓展磁材应用领域,促进稀土产业升级。这对杨杰和团队其他成员来说,是莫大的鼓舞。
“‘红轨’的研制再难,我们也会勇敢地啃下这块‘硬骨头’。”半年多来,团队成员遨游在浩瀚的试验数据中,就像在万千个相似的图案中寻找着那细微的不同之处。“通过分析试验数据,我们发现像振动、噪声等数据还能进一步优化。我们不断调试,反复验证,只为朝着更好的目标前进。”杨杰说。
“红轨”试验线南起永丰站(高铁兴国西站),北至静调库,正线长度约800米,均为钢构高架线。列车悬于半空中、挂在轨道上,人坐在其中好像是穿梭飞行。团队今年还将积极谋划在南昌梅岭建设“红轨”商业运营线。“‘红轨’实现了零功率悬浮、低功耗运行,可与地铁、轻轨互为补充。我们希望更多的人能坐上,体验科技点亮生活的美好。”杨杰说。
http://epaper.jxxw.com.cn/html/2023-02/06/content_5410_7284933.htm